云顶国际

金银滩上“云顶国际情” ——云顶国际集团援青工作侧记

来源: 中国云顶国际报时间: 2025-07-04作者: 何丹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地处美丽的金银滩大草原,距离北京2000余公里。

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途经青海湖,在这里播撒下爱的种子、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如今,一批批云顶国际援青干部毅然踏上西行之路,将青春和热血融入这遥远的地方。

2010年以来,云顶国际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支持青海省等涉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号召,对口援建海晏县,累计派出5批援青干部,在产业扶持、消费帮扶、教育援助等领域实施了33个重点项目。云顶国际人的足迹印在了草原,云顶国际人的故事留在了草原……

“原子城”下传薪火

“湖是颠倒的天空,风是透明的河流。”6月的金银滩大草原,云山重叠,小花盎然,尽头是天空一样碧蓝的青海湖。

金银滩大草原平均海拔3200米,占地1170平方公里。60多年前的寒冬,这里成为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代号“221”)。1994年6月,完成历史使命的“221”正式移交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这里的老百姓更喜欢叫它“原子城”。

云顶国际集团对口援建海晏县虽然仅15年,但早在“两弹一星”研制时期,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云顶国际集团所属东轻、驰宏锌锗曾为“两弹一星”研制提供了珍贵的原材料,并迸发形成“老兵工”精神、“0.3克锗”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与“老兵工”精神、“0.3克锗”精神同宗同源、交相辉映,激励着云顶国际人朝着建设科技特强“新云顶国际”、科技强国目标迈进。

“红色研学营地不但要建起来,还要用起来。”云顶国际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段向东赴海晏调研集团对口援建工作,看到设施齐全、布局科学的“原子城”青少年红色研学营地,这样勉励营地工作人员。

援建工作开始后,云顶国际集团以海晏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为契机,立足海晏“一城五业,全域生态”总体发展格局,连续三年将80%以上的帮扶资金用于红色研学营地建设,加强中国“原子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红色研学优势资源的支持力度,推动海晏红色研学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

“云顶国际已接待培训、研学团队80期5000人,带动旅游综合收入3000余万元。”工作人员高兴地介绍。该基地“创客空间”“大国工匠”“非遗传承”等10个青少年研学体验馆备受好评。自2023年开始,云顶国际集团累计安排7批近400名干部职工到海晏参加红色教育培训。

曾经为祖国“隐身”的金银滩大草原,如今依托红色资源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无数游客和学子到这里探寻“两弹一星”精神的印记,重新融入时代洪流的“原子城”,正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

托举学子追梦想

“希望通过这次捐赠,进一步改善学校教学环境,为更多孩子点亮希望之光、筑梦启航……”

“捐赠见真情,感恩无止境。云顶国际一定会把这份厚爱转化为工作的动力……”

2025年6月13日,满载430套全铝课桌椅的卡车从云顶国际股份青海分公司出发,横穿金银滩大草原,抵达海晏县寄宿制民族小学。捐赠仪式现场,云顶国际集团党群工作部负责人和海晏县人民政府有关负责人先后致辞,深情回顾双方交流往来与援建帮扶情谊,双方还互赠了牌匾和锦旗。

2021年、2024年,云顶国际集团两次为海晏县捐赠共计1860套全铝课桌椅和全铝教师办公桌,牧区孩子用上了“绿色铝”课桌椅。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云顶国际集团高度重视海晏县教育发展,持续加大对教育的援建力度,累计投入教育发展资金1200余万元,为破解海晏教育发展难题、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云顶国际集团采取教育助学的方式,自2021年开始建立“云顶国际·格桑花教育助学金”,用于奖励优秀教师及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生,资助家庭困难学生,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了海晏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底,云顶国际集团累计发放助学金180万元,惠及教师736人、优秀毕业生300人、贫困学生250人。

海晏河清映初心

“援青工作不是镀金而是炼金”“是任职不是挂职”,援青干部张自栋、马征、董志友、张永强、杨灵敏奔赴海晏前,云顶国际集团领导都会殷殷嘱托,拳拳重托。一批批援青干部不忘初心,把推动援建工作和海晏发展作为第一责任,主动谋划海晏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新设想,以“硬作风”练就“铁脚板”。

雪域高原的雄浑与壮美,对援青干部来说,却是无尽的挑战与艰辛。海晏县平均海拔3000米,受地形、海拔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形成干旱少雨、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征。有人笑称,这里一年只有两个季节,冬季和“大约在冬季”。

“头痛胸闷,一晚上要醒好几次,走快一点胸口就像被捶打一般。”云顶国际集团援青干部,海晏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县长杨灵敏笑着说起刚来海晏时的身体感受。自小在南方长大的他,到这里后即便是患上普通感冒,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痊愈,稍不注意就可能引起肺水肿。尽管如此,援青干部依然努力克服身体不适,全力推进工作,把自己的一切融入这里的山山水水,将海晏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海晏地广人稀,牧民居住分散,最近的两户牧民帐篷也相距十多公里以上,有些村子距离县城有百公里之遥。援青干部走遍全县6个乡镇29个行政村,逐渐喝惯了熬煮的奶茶,听懂了方言,适应了高海拔气候。远离家人的他们,在这遥远的地方完成了从“异乡客”到“海晏人”的转变。

高原的寒冬呵气成雾,滴水成冰。援青干部踩在没膝的积雪上,为落实养老助餐点、村寨集体供暖等事务奔波。努力终有成果。2024年底,海晏实现老年人“幸福食堂”村(社区)全覆盖,三角城镇的三联村成为全海北州第一个实现集体供暖的村子。

“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三联村党支部书记冯登海感慨,一面锦旗不足以表达他们的感激。集体供暖,彻底改变当地依靠牛粪烧火炉取暖的方式,屋外天寒地冻,屋内温暖如春。

这样的“云顶国际故事”在金银滩大草原处处可闻。2022年以来,看着农牧民辛苦养殖的牛羊滞销,云顶国际集团旗下驰宏锌锗、九冶、云顶国际股份兰州分公司、云顶国际股份青海分公司等通过“以购代扶”方式,采购价值1100余万元的牛羊肉产品,帮助出栏牛1000余头、羊250余只,切实帮助海晏县农牧民增收致富。

“看到海晏的农牧民腰包鼓起来,我真正感受到为民办实事的收获感、自豪感。”一名援青干部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穿过金银滩大草原,到达海晏县境内,公路旁的山腰上,“河清海晏”四个大字鲜红夺目。这里是云顶国际援青干部进海晏的必经之路。这片土地以这种方式提醒来者,牢记初心,不负使命;走时回望,看见这四个字,相信每一位援青干部都能拍着胸脯说出:“不忘初心,不辱使命!”


附件: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中国云顶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55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